1.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發文稱:疫情和原材料緊缺漲價并未影響新能源車的強勢走勢,尤其是A00級和A0級私車市場表現相對較強,出租需求改善;新能源客車需求總規模不大,城市公交類占比逐步提升。2022年1-5月新能源客車表現較強的省份有廣東、四川、山東、北京、河北等
6月19日消息,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發文稱,近幾年的新能源客車的銷量是小幅負增長,這也是需求總規模不大的需求飽和特征。新能源客車的城市公交類占比逐步提升。大客2021年公交的占比相對2020年同期小幅下降,但總體仍達90%左右的較高水平。大中型客車基本都是公交用途,其他用途的新能源大中型客車沒有市場。2022年1-5月新能源客車表現較強的廣東、四川、山東、北京、河北等。主力企業在本地都有較好表現。
6月20日,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通過其個人微信公眾號發文稱,2022年中國傳統燃油車市場低迷,但疫情和原材料緊缺漲價并未影響新能源的強勢走勢。4-5月的新能源車電池材料價格明顯下跌,也是對新能源車的穩定意義。疫情沖擊下的上海車市低迷,今年的非限購地區的新能源私人需求逐步走強,傳統車企乘用車企業的新能源車強勢增長,尤其是A00級和A0級私車市場表現相對較強,出租需求改善。
2.中金公司研報:預計2022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約943.1萬輛,同比增長41.8%
6月20日消息,中金公司研報認為,新能源車銷量恢復增長,全球有望迎共振復蘇。隨著上海疫情5月逐步控制、復工復產穩步推進,供需來自疫情的影響邊際減弱,全球新能源車進入復蘇通道。在政策加持、新車型產品力驅動、以及供給彈性釋放背景下,我們基于中性預測,預計2022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約943.1萬輛,同比增長41.8%。
2022 年 5 月的新能源專用車市場銷量 1.82 萬臺,同比增長 64%。2022 年 1-5 月達到 7.66 萬臺,同比增長 79%,增速較強,實現倍增的增速水平。目前看,今年新能源專用車走勢將大幅超強于傳統輕型車市場。
3.廣東能源局:加快開展多場景儲能技術應用,發揮電化學儲能對廣東電力系統的優化作用,提高能源互補協調能力。鼓勵能源企業積極參與《電化學儲能電站技術監督導則》編寫工作,推動建立電化學儲能電站技術監督體系等
近日,廣東省能源局對人大代表饒睦敏、王威、張大林、孔令涌、李小娟等相關建議做出了回復。回應促進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加強儲能電站安全管理、“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換電模式與充電設施建設等問題。
廣東能源局表示,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投運儲能項目合計45.6萬千瓦/38.8萬千瓦時,“十四五”期間規劃建成儲能裝機容量200萬千瓦以上。接下來加快開展多場景儲能技術應用,發揮電化學儲能對廣東電力系統的優化作用,提高能源互補協調能力。鼓勵能源企業積極參與《電化學儲能電站技術監督導則》編寫工作,推動建立電化學儲能電站技術監督體系等。
6月17日,成都市人民政府發布成都市優化能源結構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行動方案、成都市優化能源結構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措施中提出推動儲能發展應用。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增強應急供電保障能力。有序推進大邑縣、金堂縣抽水蓄能電站建設,鼓勵新都區、金堂縣等開展電化學儲能示范,探索儲能應用商業模式,建設移動式或固定式儲能設施。新能源項目儲能設施配建比例不低于裝機容量的10%,探索電網側、用戶側和增量配電網改革試點園區的新型儲能電站建設,提高系統調峰調頻能力。
5.6月21日儲能材料價格:鈷酸鋰價格下跌7500元/噸
6月21日,正極材料部分價格下跌,其中鈷酸鋰下跌7500元/噸,消費型三元前驅體523下跌1000元/噸,動力型三元前驅體523下跌1000元/噸,消費型三元前驅體622下跌1000元/噸,動力型三元前驅體811下跌1000元/噸,消費型三元材料523下跌500元/噸,動力型三元材料523下跌500元/噸,消費型三元材料622下跌500元/噸。
鈷金屬價格下跌,電解鈷下跌10000元/噸。鈷礦價格下跌,鈷中間品下跌0.9美元/磅。鈷化合物部分價格下跌,硫酸鈷下跌1000元/噸,氯化鈷下跌500元/噸。
6.5月中國碳酸鋰進口量9676噸,進口均價同比增長逾6.5倍
根據海關數據顯示,2022年5月,中國碳酸鋰進口量為9,676噸,環比大增68%,同比上行13%。5月,中國碳酸鋰進口均價為40,858美元/噸,環比上漲14%,同比增長達659%。
按進口國拆分,阿根廷進口量環比增加47%,智利進口量環比大增68%。
將進口數據拆分到收貨省份來看,進口碳酸鋰總量中(均價不含稅),41%去到上海,25%去到福建,20%去到四川。
7.新能源浪潮加速席卷,比亞迪、長征、漢馬等多家車企已官宣停產傳統燃油車時間
繼比亞迪、長征汽車全面停產燃油車之后,吉利控股集團旗下的漢馬科技也宣布將于2025年12月停止傳統燃油車的整車生產。
漢馬科技(600375)公告,公司將于2025年12月停止傳統燃油車的整車生產。公司將專注于純電動、甲醇動力、混合動力、氫燃料電池等新能源、清潔能源汽車業務。公司將在2025年12月前繼續進行傳統燃油車的整車生產,并做好傳統燃油車的退出及新能源、清潔能源汽車的承接工作。同時將繼續進行傳統燃油車零部件的生產和供應,為現有傳統燃油車客戶持續提供售后服務保障。
長城汽車(601633)旗下的長征汽車也發布《新能源宣言》,宣布6月5日起全面停產燃油車,從傳統能源轉向氫燃料電池、純電動等清潔能源運輸技術路線。
比亞迪(002594)官宣,根據公司戰略發展需要,比亞迪汽車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產。未來,比亞迪在汽車板塊將專注于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業務。至此,比亞迪成為全球首家放棄純燃油汽車生產的車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