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KI發布電池診斷技術,車主可自行檢查電池狀態
據外媒報道,SK Innovation的電池部門SK On發布了新的電池診斷服務,該服務基于一項全新的技術,可以允許車主自己檢查電動汽車電池的狀態,告訴車主電池的健康程度、異常情況、駕駛習慣、危險情況,以及有助于延長電池壽命的駕駛習慣等等。
2、廣汽聯合上汽投資江西宜春九嶺鋰業,投資金額達3億元
廣汽集團獲悉,旗下廣汽資本聯合上汽集團尚頎資本與投資九嶺鋰業正式簽訂戰略投資協議,總投資金額達3億元人民幣。九嶺鋰業是一家集礦山開采、選礦和冶煉深加工為一體的集團化公司,掌握鋰云母資源并擁有國內領先的云母提鋰核心技術。此次戰略投資,廣汽和上汽將深度整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從源頭確保新能源電池核心原料碳酸鋰的規模量產和供貨穩定。
3、格林美將在2021年底于江蘇泰興和福建福安建成23萬噸三元前驅體的總體產能
格林美在《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半年度報告》披露,針對公司已經確定的市場訂單需求,公司加快了泰興與福安兩個三元前驅體制造基地建設與投產進度,將在2021年底建成23萬噸三元前驅體的總體產能,保障公司在2022年達成20萬噸三元前驅體產銷目標,滿足2022年20萬噸市場訂單的需要。
4、天際股份子公司江蘇新泰材料與瑞泰新材、寧德新能源就年產30000噸六氟磷酸鋰項目簽訂合作框架協議
天際股份公布,公司全資子公司江蘇新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與江蘇常熟新材料產業園、江蘇瑞泰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投資意向書,約定投資年產30000噸六氟磷酸鋰及氟化鋰、氯化鈣等鋰鹽材料的生產銷售項目,項目預計總投資30億元人民幣。
5、豐田公布西歐市場規劃,2035年實現“零碳”
據外媒報道,豐田在本周公布了其在西歐的碳中和計劃。在西歐,該汽車制造商概述了其在2035年前將該地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100%的計劃。該制造商表示,因此,它將在未來幾年推出越來越多的(零排放汽車)ZEV,包括最近發布的bZ4X純電動SUV。到2030年,它預計其在西歐銷售的所有車輛中至少有一半是ZEV。
6、華友鈷業全資子公司廣西巴莫科技年產5萬噸正極材料及10萬噸前驅體材料項目在廣西玉林開建
來自華友鈷業的消息顯示,近日,廣西巴莫科技有限公司5萬噸高鎳型動力電池三元正極材料、10萬噸三元前驅體材料一體化項目在廣西玉林舉行開工儀式。該項目預計總投資63.08億元,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年產5萬噸(金屬量)高純電池級硫酸鎳生產線、年產10萬噸高鎳型動力電池用三元前驅體材料生產線和年產5萬噸高鎳型動力電池用三元正極材料生產線。項目總體建設周期為2年。
7、寧德時代擬4.13億元投資磷酸錳鐵鋰材料公司力泰鋰能
近期,A股上市公司鵬欣資源發布公告稱,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力泰鋰能的原股東之一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擬以人民幣50,758,200 元受讓其所持有力泰鋰能的共計人民幣 590萬元注冊資本, 對應力泰鋰能 15.57%的股權。同日,寧德時代又與鵬欣資源旗下全資子公司上海鵬珈股基金及力泰鋰能其他股東簽訂《關于江蘇力泰鋰能科技有限公司之合資協議》,擬以3.62億元認購力泰鋰能新增注冊資本。上述兩筆交易合計4.13億元。
8、硅寶科技鋰電項目簽約落地四川彭山,將年產1萬噸鋰電池用硅碳負極材料
12月2日,硅寶科技與四川彭山經濟開發區正式簽約,年產5萬噸鋰電池硅碳負極材料及專用粘合劑項目落地,擬投資新建1萬噸/年鋰電池用硅碳負極材料、4萬噸/年專用粘合劑生產基地以及鋰電材料研發中心項目。
9、比亞迪年產值700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項目落戶西安,總投資150億元
12月5日,總投資150億元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項目簽約及產業園開工儀式在西安舉行。項目位于西安高新區草堂基地和集賢園,共占地約2890畝,總建筑面積約130萬平米,主要建設電動總成工廠、電機工廠、精工中心、齒輪工廠、電控工廠、電源工廠、制動器工廠等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生產工廠,該項目建設將為比亞迪西安研發中心配套的高速試車跑道等,達產后將實現年產值約700億元,預計2024年建成。